There are a total of 81 posts here. | 這裡總共有 81 篇貼文。

ttheng's microblog. | 侃侃而隨想極短文。

NFT、區塊鏈、投資人

總覺得和區塊鏈扯上一點關係的東西總是會被一些終極目標是藉此發大財的「投資人」搞爛……

不覺得像加密貨幣或 NFT 之類的產物發展到今天已經乖離它們的初衷十萬八千里了嗎?




Not all in the Brain

讀大學的閱讀作業時讀到的一句話:

One would like to know whether the brain knows that it knows what it knows or whether it, too, is unaware of knowledge.

「人們想知道我們的腦袋是否認知到它對它所知道的事物有所認知,或者是它是否對自身的認知沒有察覺。」

雖然乍聽之下很彆扭,不過這句話所帶出的主題滿有趣的:我們的大腦是否意識到它所產生的想法?從中也延伸出自由意志free will)相關的討論。

(文字取自文章 Not all in the Brain。)

另一個在該文章中讀到的超有趣句子:

Often, as I read “Making up the Mind”, I could hear the sound of the author sawing the branch upon which he was sitting.

「當我在閱讀 Making up the Mind 這本書時,我時常聽見作者正在將他正坐着的那個樹枝鋦掉的聲音。」(意即「搬石頭砸自己腳」)

學術文章裡反駁其他學者的方式真是有夠藝術 XD。




自由悖論

在一次大學講課得知一個很有趣的東西叫作「自由悖論」(freedom paradox),其中的一個重點是:我們有選擇不自由的自由嗎?有得選和沒得選之間,哪個才是自由?

那教授還說「上完這堂課後你會覺得很困惑嗎?如果會的話,那就對了,這就是我的目標。」XDDD




陽春白雪:閒適

[音 Game] [陽春白雪]

好聽!喜歡這首歌的 chill vibe 和伴奏的(類)爵士和聲!

之前玩「困難」譜面的「真·陽春白雪」成績

之前玩「困難」譜面的「真·陽春白雪」成績

https://www.hgapms.com/works/view/1528




YouTube 逼我更新它的 App

之前就是因為討厭新版 YouTube App 的界面才會故意解除更新至手機原廠最舊版本(留言區還在影片最下方的版本)。

現在竟然丟給我這個畫面逼我更新?!不要講到好像是技術層面的問題那樣,你就是要逼我用那個圖示難看到不行、留言區選項小到可憐又更多廣告的新版本!X 的!

有哪個大大可以教我怎樣把這個煩人的畫面弄走?


2025 年 10 月 15 日更新:

現在我都索性改用 NewPipe 來在手機看 YouTube 影片了,省得麻煩!

可下載影片、沒廣告、界面乾淨,還可以選擇隱藏那擾人的推薦影片首頁,大推薦!

一些延伸閱讀:




3/4

其實「四分之三」的英文翻譯是 three over four、three on four、three quarters、three-fourth,但不是 three-four(three-four time 是三四拍的英文講法),所以「因為英文也叫四分之三拍,所以它和三四拍同義」這個講法其實說不太通。

那麼在英文語境中的「四分之三拍」有什麼意味呢?其實就是任何節奏中的一個拍點(beat)長度的四分之三。舉例來說,一個 2/2 拍音樂的「四分之三拍」是一個附點四分音符所表示的時間長度;一個 4/4 拍音樂的「四分之三拍」是一個附點八分音符所表示的時間長度;一個 6/8 複合拍音樂的「四分之三拍」是一個附點十六分音符所表示的長度。

換句話說,「四分之三拍」是一個會隨拍號不同而改變的相對節奏長度,而非絕對的節奏長度,即「四分之三拍」不一定代表一個附點八分音符(在華語語境中的一拍常會被當作一個四分音符但其實這並不準確,好和弦有解說過,而且在英文語境中的 beat 也不會受到四分音符的限制),也不一定代表一個附點二分音符。

在美式英文中的附點二分音符成為 dotted half note,英式英文則為 dotted minim,但兩者都不會稱它為 “three quarters” note,所以「四分之三拍」在英文可以用於代表三四拍的說法更不存在。


2025 年 10 月 11 日 P.S.:這廢文是我從自己慣用的筆記 App 翻找回來的。我以前爲什麼會寫這種東西啊?XD

應該是因爲以前上大學的數學課時聽到教授把「四分之三」講成 three-four 吧?XD 但我自己當時爲何要扯到樂理,我也不曉得 XD。




Google Play Store 界面更新

Google Play Store 的界面越更新越差……

一些我需要的設定把它越藏越深,

一些沒什麼用處的繁瑣設定卻越放越多!

真是的!


2025 年 10 月 13 日 P.S.:那時候我指的是想要刪除搜尋歷史(Clear device search history)的時候,竟然要在選單最下方才找到「設定」(Settings)按鈕,然後還要透過邏輯推論才想到要按「帳號與裝置偏好設定」(Account and device preferences)並在最下面才找到那個「珍貴」的按鈕。

欸不是啊,在以前的 Google Play Store 界面,同樣的按鈕只要進入設定選單就可以直接在最下面找到欸!是有多不想讓人找到這個按鈕?

在 Google Play 主選單最下面才找到設定按鈕。

在 Google Play 主選單最下面才找到設定按鈕。

然後得玩幾秒鐘的猜謎遊戲才想到要按 Account and device preferences 按鈕。

然後得玩幾秒鐘的猜謎遊戲才想到要按 Account and device preferences 按鈕。

還要捲動到最下方才找到 Clear device search history 按鈕!

還要捲動到最下方才找到 Clear device search history 按鈕!

後來我又寫了篇極短文抱怨 Google Play Store 的搜尋體驗,可見它現在的界面有多煩人。




搞笑漫畫風的夢

夢到一個類似漫畫短篇的劇情。

首先是一對男女一起出場,給人像朋友或情侶關係的感覺,總之他們交談甚歡,好像是女生去迎接男生回來。他們在回到某個聚集地後,在一個在類似餐廳外的桌子旁坐下,過後就好像在閒聊,目前為止都幾乎是給人「嗯,他們是情侶」的感覺,後來他們談到那個男生和另一個男生時,那另一個男生就說人人到地出現了,然後跟正在和女生聊天的男生說要討論執行某計劃方面的細節就帶男生離開了。

然後場景轉到其實就在那間類似餐廳的地方樓上的房間(那房間是那個後來才出場的男生的),那兩個男生一開始的確是在討論有關那個計劃的事情,後來氣氛一轉……那後來出場的男生竟然對那個剛才和女生聊天的男生吃醋!他說:「你剛才和她聊天聊這麼久,是不愛我了嗎?」所以原來那兩個男生才是情侶!而其實剛才那女生和他們兩人都互相認識,只是朋友關係。

後來和女生聊過天的男生回他說:「我是唯一屬於你的,但你可以讓自己住在其他人心裡」(我記得的大概是這樣,但我你兩字的位置就是這樣,我沒記錯,不懂是他一時講錯還是故意的),然後他就被罵了XD(「你是咧講啥潲!」),過後就上演了一番打情罵俏的戲碼……

後來他們就在房間裡一段時間(不知做了什麼?)才出來,然後就從房間出來了(而且是牽著手!)。他們出來的時候,有一群好像是街坊的人,包括剛才的女生一起站在一旁「迎接」他們,然後就是一邊聊天一邊開玩笑的劇情了(嗯,其實那個女生早就知道他們兩個的關係了)。

然後,那兩個男生突然決定在那群人面前蹭鼻頭放閃,然後那群人便以「瑟瑟」(姨母笑)的表情回應。然後劇情就結束了 XD。


所以就是個有點搞笑風的 BL 短篇故事,而且漫畫風格有種 1980 年代感,所以請大概以此為框架想像一下角色的樣子。

順便提一下角色設定:




ViuTV《理想國》

ViuTV《理想國》(某部網路港劇,形式為一集一篇各異的短篇故事)真的大推,尤其是其中一集,叫作《後美好時代》。

有一點點劇透的介紹:

在一個虛擬實境(VR)與擴展實境(AR)科技已發達得深入所有人生活並且真假難辨程度的未來,一位只負責播報新聞的電視女主播嚮往自己能夠體驗親手採訪與撰寫新聞的過程、體驗戀愛以及家庭交流。

後來她發現自己爲虛擬主播,並且體驗到外部世界的殘酷現實。她因此決定冒着程式被刪除的風險作出行動,希望世界的真實得以被對外報導。

裡面的故事真的值得身為媒體受眾的我們省思,也給了對媒體界的一個警示。

雖然《理想國》屬於科幻劇,但《後美好時代》所要代表的卻和現實世界的某些角落越來越近……

而且它的結局……滿沉重的


2025 年 10 月 13 日 P.S.:沒想到 AI 主播在 2025 年的現在已成爲現實……但現階段還是沒有自我意識啦。不過現實世界真的能夠接受它們有自我意識嗎?




Di Sebalik Dinara

Novel ini merupakan satu novel dipelajari di sekolah yang paling menarik, terutamanya peleraiannya!


Nota tambahan pada 13 Oktober, 2025:

Untuk pengetahuan anda, Di Sebalik Dinara ialah senaskhah novel karya Dayang Noor yang telah dipilih sebagai bahan bacaan wajib untuk para pelajar Tingkatan 4 di sekolah-sekolah Sabah sebagai salah satu bahagian Komponen Sastera (KOMSAS) yang akan diuji dalam peperiksaan mata pelajaran Bahasa Melayu, terutamanya Sijil Pelajaran Malaysia (SPM).

Sumber gambar: https://penerbit.utm.my/booksonline/novel-di-sebalik-dinara-sayembara-fiksyen-sains-teknologi/

Sumber gambar: https://penerbit.utm.my/booksonline/novel-di-sebalik-dinara-sayembara-fiksyen-sains-teknologi/

Antara kelima-lima novel yang diwajibkan dalam KOMSAS (di Sabah), Di Sebalik Dinara merupakan novel kegemaran nombor pertama saya kerana novel ini ada elemen sci-fi yang amat menakjubkan, seperti mikrocip, cyborg dan serangan sistem komputer secara besar-besaran, berbanding dengan cerita-cerita persekolahan remaja dalam novel-novel yang l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