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前一晚發的怪夢
在某一個深夜,我和我朋友聚在我的房間裡圍著一部筆電看戲(之類)。不知為何,有一群中國人(?)帶著另一部筆電走進房間,播放著敏感禁片(好像是示威畫面)並圍在一起觀看。他們看著該禁片看得非常激動,高聲大喊並討論著。我和我朋友們出於害怕,便躲到一旁冷靜自己,深怕自己受到牽連。
因為已經是深夜了而這班人在房間裡喊得太大聲了,某位女老師(?)打開了房間門想要責罵我們「醬鬼晚了還不睡覺」之類的話,然後就看到了一群人圍著一部筆電看禁片。她看到了後便把在房間裡的所有人帶走了,包括我和朋友們。那時,我們才「想起」當我們躲到一旁的時候,其中一個中國人也跑到我們身旁,然後跟我說了一些悄悄話,似乎是和禁片播放的示威畫面有關。
似乎是因為那個悄悄話導致那些老師懷疑我們和那個事件有關,我們在第二天早上(?)輪流受到了盤問。到我被錄口供時,我面對著兩位老師,其中一位長髮飄逸、眼睫毛化妝得特別長、口紅塗成極鮮豔的紅色,另一位戴著眼鏡,就像典型的樸素中年女老師。在盤問我時,那位樸素老師「突然」想起我和我朋友曾經跟她「申請借用」槍,懷疑我們非法使用槍械(和參與該示威?)。我極力否認(但卻表現心虛,因為陷入不知道那時做的事情違不違法的不安),但她們不相信而且還說已經將我定罪並要將我判為死刑。我當場就說我有存著一封寫給那位中年女老師、題為「Tycoon Gun Loan Inquiries」電郵,詳細寫了當時我和我朋友只是為了完成大學手工功課所以才跟她「借槍」。聽到後,她們就給我一部手機,要我登入我的電郵帳號並打開該電郵給她們看(?)。因為我的電郵帳號設的密碼很長,所以我在登入打密碼的時候中途一直打錯,導致花了很長時間。最後她們似乎失去耐心(?),把我趕出盤問室並說「等著被判刑吧」。
後來我爸(??)知道了這件事,對我感到非常傷心失望。我極力解釋並給他看了該電郵,他相信了我的清白,然後想要把電郵給那位剛醒來的(??)口紅塗很重的老師看,但我說讓我先備份另一份才給她看以防萬一。這似乎惹到她了,然後她就直接把我全家人說成有罪然後抓走了。
然後就響起了聽起來很像 Cell Block Tango 的片頭曲(???),那位女老師和其他舞者們(多數男性)跳著性感探戈。
播完片頭曲後,場景轉到了監獄(???),被關押的全家人和獄卒面對面坐在桌子旁。那時全家人看起來被暴打了一頓,其中公公和他朋友(?)處於奄奄一息狀態。在獄卒的嚴刑逼供下,他們兩位一位吐血過多而死、一位心臟病發而死。其他的家人都被嚇到了,心裡也極度憤怒。
然後主角群們就踏上了雪恥、洗清自身冤枉的旅程……(?)
叉燒包
無意間發現了在新馬地區傳唱多年的華語歌曲《叉燒包》的原始英文版(1954),爲由 Rosemary Clooney 演唱的 Mambo Italiano。
而這是重新填詞成《叉燒包》的最初版本(1958),由張仲文演唱。
年度漢字
2022 年日本年度漢字是「戰」: https://dq.yam.com/post/15158
2022 年馬來西亞年度漢字是「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YjCwhsxVCI
即使是活在同一個時代,一般日本人和馬來西亞華人所在乎的真的很不一樣也不盡相同1呢。也許是國情有別吧。
-
2025 年 10 月 13 日更新:原來那年日本年度漢字第二名是在日文有「便宜」含義的「安」啊……當時應該要把整篇文章看完的…… ↩︎
Meta 與 Hyper
讀到了這篇討論 Meta 這個詞的文章,其中提到
Meta 的詞意流變一路上可說是越來越討喜,但可不是每個詞都有相同的命運!上文提過的 hyper 一字,其古希臘文 ὑπέρ 即超越之意,既可指空間上的超越,亦可指度量上的超越。但時至今天,冠上 hyper 一字為前綴的英文新詞卻多「不懷好意」,諸如 hyperactivity、hypertension、hyperinflation等,均取異常或過分之義。相比起 meta 一字,hyper 倒是命途坎坷!
我對這種情況出現的原因有個大膽的假設:因爲 hyper 在英文母語者耳裡聽起來太「英文」,不像 meta 這麼有「拉丁語/法語」感,所以 hyper 常被用作貶義概念詞的前綴。換句話說,是因爲媚外。
Mamee
https://www.cup.com.hk/2022/11/08/pang-chin-hin-and-mamee/
馬來西亞、日本與香港之間原來有着由一款經典零食維繫起來的特殊緣份。
對了,其實「媽咪麵」就是大馬版的「科學麵」。
BC AD 與 BCE CE
一些人在稱呼公元紀年的英文時,刻意不使用 BC(公元前,Before Christ)和 AD(公元,Anno Domini)這組簡稱,因爲他們認爲這組簡稱的特定宗教色彩太重,可能會冒犯到其他文化圈的人。
所以他們就改稱它們爲 BCE(Before Common Era)和 CE(Common Era)。不過仔細想想,將一個源自西方的某個紀年系統稱作爲「Common Era」,難道不是更凸顯「西方 = 舉世共同」的概念、更加深其他的紀年系統就是不 common 的印象嗎?這難道不會和他們的初衷相違背嗎?
而且刻意隱藏這個紀年系統的宗教色彩,也無法否定這個紀年系統就是有宗教淵源的事實啊,何苦呢?
anymore 與 any more
看到一個 YouTube 評論後想到的一個有趣問題:
- I can’t agree with you any more!
- I can’t agree with you anymore!
可能有人認爲這兩句話只是同一個表達的不同寫法(拼寫方式),可是其實這句話的意思是互爲相反的:前者是「我不能再同意你更多了!」,表示講者對聽者的高度認同;後者反而是「我無法再同意你了!」,表示講者對聽者的高度不認同。
所以說寫英文時 spelling 還是得注意一下啊。
Junior Middle 與 Senior Middle
馬來西亞獨中對「初中」「高中」的英文翻譯,也就是 Junior Middle 和 Senior Middle,實在是怪到不行1。
他們是不是以爲把「初」「高」「中」做「直譯」就是表達自然的英文啊?但問題是實際上在英文中對不同中學教育機構的稱呼並沒有這樣的叫法啊。
更不用提 Middle school 其實只有「初中」的意思。
如果考慮到獨中本身「初高中同校+六年學制」這種結合英式和美式的學制的話,其實「初中」「高中」可以分別翻成 Lower secondary 和 Upper secondary(偏英式稱呼,個人偏好這一組)或 Junior high 及 Senior high(偏美式)。總之 Junior/Senior middle 這種名字真的是很怪啦。
馬來西亞教育部轄下的中學(即公立中學)倒是直接沿用 Form 1-5 的稱呼(和香港一樣),某種程度上避免了「初/高中該怎麼用英文稱呼」的問題,畢竟嚴格來說他們沒有在分初高中。
-
2025 年 10 月 13 日 P.S.:不信的話可以上網搜尋
junior middle 1
和senior middle 1
,你會發現你(主要)只會找到馬來西亞獨中相關的結果。 ↩︎
《大馬華語特有詞語詞典》
https://theinterview.asia/feature/72791/
有機會的話我想把這本詞典買下捐給學校圖書館。
2025 年 10 月 13 日補充:
到現在我還是沒有買到 😅。不過我的確認爲對大馬華語的記錄與保存的確很重要,尤其是如今的馬來西亞正規教育系統對「規範華語」的執念,以及來自像馬來西亞華語規範理事會1那樣的團體的施壓,導致大馬華語的生存空間受到壓制。大馬華語是最能代表馬來西亞本土華裔社群的文化資產之一,我希望更多人能瞭解它的珍貴之處。
-
不過馬來西亞華語規範理事會還是有做過維護本土化的事情,例如以本地慣用的華語名稱作爲馬來西亞不同地方的正式譯名(像是以「亞庇」作爲 Kota Kinabalu 的譯名而非「哥打京那巴魯」)。 ↩︎
沒讀書
https://theinterview.asia/column/%E8%B4%A5%E5%9D%8F%E6%96%87%E9%9D%92/73574/
哇這篇文章真的完全沒有在客氣欸。
而且我敢肯定會有一大堆人講這篇文章抹黑,然後罵作者是個鄙視人民的精英主義者。
但我覺得作者你罵得好。
馬來西亞華人群體中實在有太多其實沒讀過什麼書卻自以為不需要讀書然後被說「沒讀書」後就以「你講華人沒讀書還配當華人嗎?」之類的民族自豪感情緒勒索的人了。
最可怕的不是没有知识,而是拥有知识的幻觉。
心中浑沌无章,脑子一堆歪理。
里面明明什么都没有,却开口闭口都充满了知识分子的酸和愤青的怒……学只学表层,还要是最糟糕的那层。
說得好啊。